放开已是事实,冲击波还没过去。
	  
	可就像曾光教授说的,疫情来势汹汹,不能都归因于放开。 
	  
	这一仗怎么打过去?我们还可能遇到怎样的风险? 
	  
	最早经历感染高峰、最先开始恢复日常的城市,保定,也许会是答案。 
	  
	@冰点周刊 记录下几条时间线: 
	  
	11月30号,广州多区宣布解除所有临时管控区时,保定已经直面第一波疫情冲击。 
	  
	从那时到12月10号前后,保定医疗系统遭到重创,医院、诊所基本处于半瘫痪状态。 
	  
	12月7号“新十条”发布后,发热门诊医疗资源更加紧张,医生阳了,床位不够用了,发生医疗挤兑。 
	  
	街上没有人了,保定人开始了自发静默。饭店开门,没人光顾;商场营业,顾客寥寥。 
	  
	12月16号,绝大部分感染的医护已经返岗,小部分还在家休息,但医院已经有了完整的建制。 
	  
	现在,发热的保定温度已经降了下去。 
	  
	卖臭豆腐的出来摆摊了,卖驴肉火烧的堂食人变多了,公园里有跳广场舞的了,快递、外卖的速度也快起来了。 
	  
	保定放开后经历的,我们也正在经历: 
	  
	医院承受阵痛,迎接新的危机,居民自愿静默,慢慢恢复日常。 
	  
	有些地方汲取了经验,在放开的基础上,持续优化防疫政策。  
           
           
           
      
 
  
 