媒体评论泸县太伏中学学生死亡事件 新华社三问:当地政府在紧张什么(5)

2017-04-06 23:14
 
延伸阅读 凤凰评论:以“人民的名义”看泸县学生死亡事件
 
四川泸州市泸县太伏镇中学的一位学生在校期间死亡,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。5天时间过去了,真相到底为何?却依然是未知之谜。
 
昨晚,新华社发出“三问”:拿出澄清谣言的事实要多久?同样,《人民日报》也刊出评论员文章,直指“权威声音如何才能掷地有声”?
 
笔者正是泸州人,或许大多数人知道泸州,都源于这里出产的酒。在我印象中,泸州似乎很少有轰动全国的大新闻发生。泸州上一次被推上舆论的风口,还是在一年多以前,泸州医学院的改名风波。再上一次,则是在2013年,一起由天然气管爆炸引发的商场火灾。
 
由于极少有突发的公共危机事件发生,或许也在一定程度上,造成了当地政府处理公共危机事件的经验不足,甚至举措失当。在公众激动的情绪面前,当地官员采取的依然是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,一面派出大量警力封锁道路,一面则对当事人威逼利诱,以图息事宁人。而在汹涌的舆情面前,当地政府除了在网上发出抓捕造谣者的公告外,更无任何有力的证据来抵制谣言、信服公众。于是,警民对峙,网络封堵,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情绪变得愈加紧张。 本文来自东方前沿网
 
笔者对于太伏镇也并不陌生,此前曾去过多次。作为一个距县城39.6公里,距泸州市区36.7公里的偏远乡镇,这里也一向是比较落后的地方。太伏中学作为一所仅有初中教学资质的普通乡镇中学,除本镇及更偏远一些的乡村子弟入学外,稍有能力的学生都会选择与太伏一镇之隔,位于泸县兆雅镇的泸县四中或位于县城的泸县二中就读。
 
因此,所谓有县、镇领导的孩子参与了对死亡学生的殴打,这类传言很容易就能得到辨别。只是政府公开的信息实在太少,谣言竟将整个事件包围裹挟,扑朔迷离。一场原本可以通过司法程序解决的案件,被当地政府以这样弄巧成拙的处理方式,发酵成了一场轰动全国的公共危机事件。

分享到:
收藏
相关阅读